髓过氧化物酶(MPO)又称过氧化物酶,1941年由Anger首次发现,最初命名为绿过氧化物酶,是由两条15kDa轻链和两条可变重量的糖基化重链组成的二聚体。
髓过氧化物酶(MPO)催化循环过程图
MPO属于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,是存在于髓系细胞(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)的嗜苯胺蓝颗粒中含量最丰富的酶,在吞噬作用下可在吞噬体内释放,催化过氧化氢(H2O2)与Cl-形成次氯酸(HOCl),在吞噬体内杀灭微生物;原型颗粒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环境,可以释放大量的蛋白酶类、活性氧和氮物质(ROS和RONS)、过氧化氢、次氯酸等氧化剂,通过介导氧化应激反应,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、发展。
MPO的临床应用
1、MPO是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(MACE)独立预测因子
Baldus等[1]研究了1090例ACS患者血清MPO水平与随访6个月内发生死亡事件的关系。结果显示MPO水平与肌钙蛋白cTnT、可溶性CD40配体、C反应蛋白水平、ST段变化无关,但是MPO水平升高,患者的MACE的发生率明显升高
2、MPO预测健康人群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
Meuwese等[2]在EPIC(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)——诺福克前瞻性人群研究中评估了 MPO水平与健康个体未来冠心病风险的关系。在MPO浓度的连续四分位数中,未来CAD的风险增加,最高四分位数与最低四分位数的比值比1.49。这说明血清MPO水平与健康的个体中CAD未来发展的风险相关,MPO可以预测健康人群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
3、MPO可作为心力衰竭的独立风险指标
MPO与心力衰竭(HF)的死亡率、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相关。Tang等[3]检测了105例正常对照者和102例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(HF)的MPO和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,结果显示,与正常对照组相比,MPO水平与HF的患病率密切相关。并且,MPO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评估指标可以很好地评价急性心力衰竭的1年死亡率,尤其是在BNP不能很好地反映机体
真实状态的情况下
4、MPO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
Heslop等[4]对885例CAD患者进行了13年随访发现,与最低三分位MPO水平患者相比,最高三分位MPO水平预测心血管死亡率的风险为2.4 倍。表明MPO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
指南推荐
1、《髓过氧化物酶、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应用专家共识(2018)》强调MPO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生物标志物,与ACS的诊断及患者预后相关,可在尚没发生心肌坏死的情况下预测心脏不良事件(MACE)的风险[5]
2、2019年《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》指出,MPO升高提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炎症反应,可做为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和AMI的标志物[6]
3、2022年《生物标志物用于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专家共识》指出,MPO被证实与包括ASCVD、充血性心力衰竭、高血压等在内的心血管病之间存在关联,并且升高的 MPO水平增加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个体中,结合MPO和CAC 积分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病风险分层[7]
禾柏解决方案
禾柏生物现全新推出髓过氧化物酶检测试剂盒(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),采用双液相反应体系,支持血清和血浆样本类型,具有取样微量、反应快速等优势,用精准的检测结果助力相关检测工作。
参考文献
[1]Baldus,S.Myeloperoxidase Serum Levels Predict Ri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[J].Circulation, 2003, 108(12):1440.DOI:10.1161/01.CIR.0000090690.67322.51.
[2]Meuwese M C , Stroes E S G , Hazen S L ,et al.Serum myeloperoxidas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futur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pparently healthy individuals: the EPIC-Norfolk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y.[J].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, 2007, 50(2):159-165.DOI:10.1016/j.jacc.2007.03.033.
[3]Reichlin T ,† Thenral Socrates,† Patrick Egli,et al.Use of Myeloperoxidase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in Acute Heart Failure[J].[2023-11-16].
[4]Heslop C L , Frohlich J J , Hill J S .Myeloperoxidase and C-Reactive Protein Have Combined Utility for Long-Term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[J].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, 2010, 55(11):1102-1109.DOI:10.1016/j.jacc.2009.11.050.
[5]岳茂兴,童明庆,李殿富,等.髓过氧化物酶、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应用专家共识(2018)[J].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, 2018, 4(05):257-263.DOI:CNKI:SUN:YJWS.0.2018-05-001.
[6]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,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.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.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,2019,28(4):413-420. DOI:10.3760/cma.j.issn.1671-0282.2019.04.002
[7]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,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,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. 生物标志物用于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专家共识.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,2022,16(08):505-519. DOI:10.3760/cma.j.cn115624-20220622-004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