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前白蛋白(PA)是肝功能损伤的一个早期敏感指标。但是,PA的临床意义远不止于此,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。
前白蛋白(PA)是一种非糖基化的蛋白质,可以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形成复杂的分子。因其电泳迁移就在白蛋白之前,故称之为前白蛋白。
前白蛋白主要是在肝脏合成,其主要功能是运输甲状腺素和维生素A(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载体蛋白)。前白蛋白是一种快速代谢的内脏蛋白,半衰期约为2d,明显短于白蛋白(约 20 d)[1]。
PA检测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1、反映早期肝损伤
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是均属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,ALB半衰期约18-20天,PA半衰期为2天,由于PA半衰期比ALB半衰期更短,故PA比ALB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早期肝损伤。PA可作为判断急性肝损伤的灵敏指标。病毒性肝炎、肝癌、肝硬化、慢性活动性肝炎、阻塞性黄疸等肝病患者PA常下降50%左右,坏死性肝硬化常降到0,而在肝坏死较轻且预后良好的患者,PA会随着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。在肝癌患者和阻塞性黄疸患者中,如果PA持续降低,说明病情持续恶化。
2、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
PA是评价和监测患者营养状态的金标准,由于PA半衰期短、排除迅速,故对营养状况的急性改变很敏感,可及时发现营养不良,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尽快恢复,降低并发症。
PA在200~450mg/L为正常,100~150mg/L轻度营养不良,50~100mg/L中度营养不良,<50mg/L严重营养不良。
3、小儿急性感染性的鉴别诊断
PA是一种急性负时相反应蛋白,在急性时相反应过程中,C反应蛋白等升高时,前白蛋白则可见迅速降低。对于部分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标变化不显著的患儿,血清PA的测定对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。细菌感染时PA显著降低而病毒感染时PA则降低不明显,经抗菌有效治疗后,血清PA含量逐渐上升并恢复到正常。
4、预测胃癌术后并发症
Bae等报道了术前前白蛋白可作为预测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指标,特别是感染性并发症的有用指标,研究发现低前白蛋白水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%,正常前白蛋白水平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%,且前白蛋白预测总体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灵敏度均高于白蛋白[2]。
5、预测心衰患者预后情况
Lourenço在一项研究中纳入659 例心力衰竭患者,并在入院48 d 之内检测其 PA水平,随后将院内死亡病例和病情好转出院患者的 PA水平进行了对比,发现入院 PA <15 mg /dL的患者其院内死亡风险升高3. 22 倍[3]。
6、总结
综上,血清前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,其半衰期较短且受干扰较少,可较灵敏地反映肝脏功能和机体营养代谢情况,动态监测血清PA水平对病情评估价值重大,联合PA及其他疾病评价模型可进一步优化临床管理。
参考文献
[1] Zhou J, Hiki N, Mine S, et al. Role of Prealbumin as a powerful and simple index for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. Ann Surg Oncol, 2017, 24(2): 510-517.
[2] Bae H J , Lee H J , Han D S , et al. Prealbumin Levels as a Useful Marker for Predicting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Gastric Surgery[J].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, 2011, 15(12):2136-2144.
[3]Patrícia Lourenço,Sérgio Silva,Fernando Friões,Margarida Alvelos,Marta Amorim,Paulo Torres-Ramalho,Maria José Teles,João Tiago Guimarães,Paulo Bettencourt. Does pre-albumin predict in-hospital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?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,2013,166(3).